June 19, 2005

簽證啊簽證

住在國外的台灣人,想必都曾經吃過辦第三國簽證的苦頭。我從搬到歐洲以來,更是親身體會到拿著綠色護照的種種不便(雖然再怎麼樣還是強過紅色護照)。

話說這次之所以決定到布達佩斯去玩耍,主要是因為同行的友人已經去過布拉格,我們也想趁著匈牙利尚未正式成為歐盟會員國、物價尚未上漲之前,去享受一下經濟旅遊的樂趣。在網路上找到便宜的出租公寓,買到便宜的機票,一切似乎蓄勢待發…就差我那張簽證!!

不住在首都羅馬或商業中心米蘭,辦簽證成了一件麻煩事。還好簽證代辦這種服務,在義大利尚且存在,以前就曾經透過代辦處申請英國簽證,所以想當然爾,馬上打了通電話過去。

壞消息~~~匈牙利政府規定,簽證必須本人辦理,不得代辦!

公寓訂金也付了,機票也買了,此時的我,也只好硬著頭皮,要到了米蘭代表處的電話,央米奇致電詢問。

「這樣啊~~~你只要把機票證明、結婚證明和住宿證明準備好,親自過來就可以,我們每天早上都有開。」操著匈牙利口音的代表處小姐如是說。

這些文件都不難,沒幾天就準備好了。考慮到米奇剛開完刀沒多久,兩人於是決定坐火車去米蘭,避開擁擠的星期一,星期二一大早七點多,便和米奇兩人動身前往米蘭。

據說代表處十點開門,因此我們特地選了十點以前到米蘭的班次,就是要讓自己有充分的時間處理這件事。出門前還特地查了地圖,代表處就在火車站附近走路五分鐘不到的地方,應該不是難事。

出了車站,直直往前走,米奇指著兩百公尺以外的那個紅綠燈,「過了前面那個路口應該就是了~~~」我認份地跟著走,不過走著走著,就是找不到我們要找的那條街。

「問一下人吧!」

米奇攔了一位老先生,「先生,您是米蘭人嗎?請問XX街怎麼走?」這位聲稱是本地人的老先生,怎麼也沒聽過這條街?前面不遠的地方有個書報攤,想到在米蘭某旅行社工作的友人勞菈曾說,「在米蘭找路,問書報攤就對了!」怎知連書報攤老闆也不知道這條街(我還真懷疑是不是遇到菜鳥!)我們只好撥個電話到代表處問問~~~

「這樣啊~~~你們走錯邊了!我們在另一側。不過你們今天來沒有用耶,我們沒開!開放時間是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四早上。

晴天霹靂!!出發前我們還再三跟代表處小姐確認過,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這下子好了,兩個人到米蘭的來回火車票錢六十歐就要這麼泡湯,心裡嘔到不行~~~

為了將「傷害」減到最低,我們撥了電話給住在米蘭的好友路卡,看看是否能夠在他家借宿一宿。運氣不錯,不過路卡今天出城,要到八點以後才會回來。好吧,看樣子得要在米蘭市區晃到八點。再撥通電話給克利斯的老爹尤金,約好時間好來拿走他不小心留在維琴察的手機,退休在家賦閒無事的尤金,卻又熱情地表示要共進午餐,並且願意帶我們到處走走。閒著也是閒著,就這樣吧!竟然也搞到傍晚,尤金與蒂娜夫婦倆留我們吃晚餐,要我們也把路卡叫過來,我們在尤金家叨擾到十一點多才離去。

原本要辦簽證的一天,就在打電話、吃海鮮、逛街、聊天中度過。

第二天一早,我們準時十點到了代表處樓下。只見約莫四五十人聚集在門口,根據以往辦簽證的經驗,讓我不禁害怕了起來~~~今天辦得成嗎?我們找到了在門口給號碼牌的代表處人員表明來意。他一聽我們是來辦「觀光簽證」,馬上和顏悅色了起來!「請你們稍等一會,大概二十分鐘以後,我會讓你們上去,我保證你們今天一定辦得到簽證。」這個態度比我以前在倫敦遇到過的任何一個簽證處人員都來得好,讓我不禁有受寵若驚之感,腦袋瓜子裡也納悶了起來,「那這些在樓下等的人又是怎麼一回事?」

米奇的耳朵也尖,等待的時候也聽著週遭人群的對話。「這些人都不是匈牙利人!」米奇觀察以後說道。「他們似乎都是要辦過境簽證,經過匈牙利前往第三國。」我在等待的同時,也順便看了一下代表處的招牌,上面寫著:開放時間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上午。事實證明,代表處人員的義大利文實在是很恐怖,連星期幾都搞不清楚,殊不知像我們這樣的倒楣鬼到底有幾個!

代表處先生跟我們使了個眼色,示意要我們上到十一樓。電梯門一開,三坪不到的空間擠滿了人,怪不得不放人上來。等了一會兒才輪到我。小姐看了看我的文件,「少了旅行險。你把表格填一填,所有文件都影印一份下來,然後到旅行社去買一下旅行險,再把所有東西交上來」瞎米!電話中沒有提到旅行險啊!這下子要我到哪裡去生出來?

下了樓,代表處先生笑容滿面地走了過來,「怎麼樣?」我們在跟他說明狀況以後,他迅速地拿出一份地圖,「地圖上這間旅行社,走路大概十分鐘,去那邊買就可以。」我們急忙拿了地圖往外跑,看錶已經十一點多,而代表處十二點半關門哩!

按著地圖走,找到地點,只見門口上貼了一張紙:「本公司地點搬遷至XXX」,我們只好又順著指示找了過去,還好找到了!買完保險,影印所有文件,回到代表處時約莫十一點半,安全上壘!

總算是把所有文件交了出去,代表處小姐拿著我的綠色護照,進去問長官看看我能不能辦簽證(去妳的!如果不能辦我之前不都白跑~~~)還好一切都沒問題,只是「簽證不會被貼在我的護照上,而是另外給我一張紙,得隨時夾在護照裡帶在身上。」小姐說明道。隨便啦~~~我只要拿到簽證就好了!

「星期四下午以後可以來領件。」

終於,這件事在我又回到米蘭取件以後,也算告個段落。只是,去一趟要辦簽證的地方,如果不能請代辦處處理,兩個人兩趟米蘭來回(火車和飯錢)加保險加簽證費(還不加上因為資訊錯誤而在米蘭過夜的費用),這張簽證的成本遠遠超過兩百歐元!!我想,在我拿到義大利護照以前,我再也不會發瘋跑到東歐國家去旅行了~~~

June 17, 2005

話當年 - 在倫敦實習的日子(下)

要說這種實習方式的缺點之一,大概就是布恩先生並沒有辦法交代我什麼太大的工作,畢竟我一個星期也不過去博物館報到一天而已,而布恩先生也不會要佔用我實習以外的時間,所以六個月在館內的工作,可以說是「見習」居多,分配到的零星實際工作大概只能說是裝飾性質而已。

實際工作中讓我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大概就是到資料室和影像資料庫去找資料的兩個工作天。想像一個收藏物件超過三十萬件的博物館,如何將所有資料電腦化,著實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為了要了解如何使用這個龐大的資料庫,布恩先生還特地替我安排了訓練課程,花了整個早上學習如何使用這個繁雜的檢索系統,此外我也必須要到收藏老舊檔案(未電腦化)的資料室中,在一堆發黃的紙張檔案中打滾。交代下來的工作,大部分都是有關個別藏品資料的搜尋及研究,以供後續展示標籤製作之用。

至於影像資料庫方面,其實是有一天布恩先生沒有來,也忘了交代我要做什麼,而旁邊的研究助理小姐看我太無聊,才抓著我跟他一起去找照片。說那天真的做了些什麼倒是沒有,在過程中兩個人互相分享了許多有趣的照片,打混的時間大概比實際工作的時間多出許多。

由於我開始實習的時候,展場正開始進行佈置,因此過程中也遇上不少趣事。有一天,布恩先生叫我下到展場去,說是可以看到他們裝置第一座核磁共振的儀器。在偌大的展場內看到起重機,感覺上還真是有點不搭嘎,不過站在布恩先生的旁邊是有好處的,就看他像個大小孩一樣,開始很興奮地跟我解釋起怎麼使用及操作這台體積龐大的儀器,那表情跟我平日我看到的嚴肅撲克臉,還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當裝置工作完畢,我和布恩先生邊聊天邊走回研究室,在路上還遇到一個走失的四歲小女孩,淚眼汪汪地在展場內找媽媽,布恩先生很自然地走了上去,熟練地將小女孩抱了起來(他是兩個孩子的爸),帶到服務台去交給工作人員廣播,若無其事地走回來跟我繼續那沒完的話題。我想,那大概是我看到布恩先生最「有人性」的一天吧。

話說英國人對於英國皇室的狂熱舉世皆知,我本來也不覺得有什麼,不過等到展覽要正式開放的時候,才發現英國皇室在當地到底有多受歡迎。

我們的展示和威爾康大樓一起開幕,從開幕的三四個月以前,就開始聽到布恩先生不時提起有關開幕酒會的事宜。期間他也不斷地跟我提及(保證),我一定會拿到開幕式的邀請函,並且不只一次地提到,英國女皇將親臨會場,替新展示和新大樓剪綵。到了開幕式的前一個星期(當時我的實習工作已經結束),我還接到布恩先生的電話,確定我是否已經拿到邀請函,因為開幕式當天整個博物館並不對外開放,沒有邀請函的話是進不去的。這樣的場合我當然不想自己一個人去,畢竟我在裡面認識的人不多,所以那時還是男朋友的老公,自然就被抓工差,得從義大利飛到倫敦陪我去參加這樣一場盛會。帶到倫敦的正式服裝果然還是派上了用場。腳踩著細跟高跟鞋在倫敦地鐵上上下下的滋味可不好受,只是那貴得嚇人的計程車費,讓我還是忍痛從宿舍搭著地鐵,慢慢走到博物館來。我還真是從來都沒有穿得那麼正式到博物館去哩!進到館內以後,自然地走到展示中,向老公炫燿一下這幾個月來得「成就」,除了在展場內吃吃喝喝,也把老公介紹給幾個工作夥伴,當然也包括布恩先生囉。布恩先生忙著和其他人講話,而我們就和布恩太太聊了起來…她說得不外乎是布恩先生對我的誇獎,以及他對這個計畫的認知等等,在講到當天的酒會時,她特別強調了一句:「除了來吃吃喝喝以外,最重要的是,還可以看到女皇…」說時遲那時快,前面傳來說女皇已經到了,正隨著紅地毯要穿過展場到新大樓進行參觀。大家很自然地讓出一條路來,而女皇也沒有讓大家等太久,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就看她老人家優雅地走進展場。一聽到女皇到了,大部分人都自然地就定位,布恩太太也很興奮地想要走近一點,搶個好位置好視野一看女皇的丰采,只留下我和老公兩人在旁邊納悶…當時我們在聊些什麼我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接下來看到一個讓我們兩個在用力憋笑後狂笑不止的鏡頭,女皇走到我前面大概距離七八公尺的地方,就看她老人家「優雅地」拿起右手,在右側屁股上抓了幾下,然後再優雅地、若無其事地收回右手…說真的,那個動作看起來真的有點不雅,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秒鐘,也讓我們兩人印象深刻,大概是因為我們並不覺得這樣的動作會出現在女皇身上吧…結論是,大明星也有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求!

現在回想起來,那一段日子真是頗耐人尋味,過日子的當時並不覺得有些什麼,不過當我回顧那一年生活時,這些景像都歷歷在目,恍如昨日,印象如此之深,即是當時留學生活忙碌緊湊,無暇思考,到現在都成為回味的點滴。

話當年 - 在倫敦實習的日子(中)

實習所接觸到的所有工作中,最有趣的大概就是有關於mock-up的部分。所謂的mock-up,就是在正式到展場佈置展示以前的實驗性工作,以各種不同的嘗試,找出最適當的呈現方式。我到博物館跟研究員布恩先生報到的時候,剛好輪到他進行此階段的作業,因此在利用兩個工作天讀完所有有關展示的報告書以後,實習工作開始的第三個星期,我就隨著布恩先生到博物館藏品儲藏大本營布萊斯邸(Blythe House)工作去也。

科學博物館存放館藏的位址共有三處,除了本館之外,另有布萊斯邸以及洛特(Wrought)一處,其中以布萊斯邸為主,館方超過三十萬件的館藏中有百分之八十皆存放於此。

在通過層層管制關卡以後,我隨著布恩先生來到?實驗場?。這裡的裝設比正式展場簡陋許多,不過我們的工作主要是要找出最適當的展品擺放方式,因此設備的簡陋並無大礙。至此,布恩先生馬上要求我戴上手套,並告誡我在場中活動之際,不論觸碰些什麼,一定要戴著手套,以將損害藏品的可能性減至最低。接下來的三個星期,我就跟著布恩先生在場內穿梭走動,用各種方式擺放展示中可能用到近百件展品,並且在確定位置以後以攝影的方式將正確位置紀錄下來,以供正式展場佈置時之參考。

PS.實習工作只在每個星期五進行,所以我看到的也只是所有工作的一部分,不過這種實習方式反而讓我見識到整個階段可能會遇上的各種工作業務。

June 09, 2005

話當年 - 在倫敦實習的日子 (上)

話說當年為什麼選擇到生活費高得嚇人的倫敦去唸書,跟課程裡的「實習計畫」有很大的關係。學校主動幫我們安排到博物館裡實習(不像有些學校完全不管),加上身處資源豐富的倫敦,同學們自然都能夠透過實習的機會學到許多實務經驗。大部分同學都被安排到中小型博物館裡去,主要是因為在此等規模的博物館裡見習,我們比較能夠看到博物館各項業務的全貌,不過也有像我這種,被安排到大博物館裡去”參觀”的。

學期一開始,老師就跟我說可能有機會安排我到倫敦著名的科學博物館去實習,當時還覺得運氣怎麼可能會這麼好,果然兩個月不到,手上就拿到館中公共衛生部門研究員的電話,當天聯絡,第二天面試,第三天就上工了。

學校的實習計畫,是要我們在博物館裡做滿二十個工作天,每個星期五到博物館去報到。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六個月(因為其中還有加加減減的放假),好處是看到的層面比較廣泛,而不是到博物館裡去當免費臨時工,連續工作二十天以後就走人。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有機會在當時館方浩大的擴建工程中,扮演一個小小的螺絲釘。

當時,科學博物館正經歷著有史以來耗資最鉅的擴建計劃,也就是威爾康大樓(Wellcome Wing)。由於威爾康大樓的主題全數圍繞著尖端科技,館方感覺到從舊大樓進入新大樓的時候,參觀者可能經歷時空上的跳躍,因此決定將連接新舊大樓的部分重新裝修,以一個靜態的文物展「現代世界的發展過程(Making the Modern World)」,遵循著時間的軌跡,帶領參觀者走過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在物質文明上的各種重要進程,展示囊括十七世紀至二十世紀,最後將參觀者帶入探討現代科技的威爾康大樓。

「現代世界的發展過程(Making the Modern World)」位於科學博物館的一樓,連接著舊大樓與新的威爾康大樓。從我開始實習的時間(2000年一月中)算起,已經是整個計畫的後期,展示裝置工作已經緊鑼密鼓地展開。剛開始的前幾個星期,我的工作就是埋首報告堆中,僅可能地了解整個計畫的來龍去脈,好開始從事研究員所交代下來的任務。

整個展場是以歷史進程來探討科技的發展,自十八世紀中期工業革命開始,以至於現代。館方所做出的重要決定之一,就是全面採用靜態呈現的方式,在現今博物館界的發展,實為逆向操作,主要因素在於這個空間除了呈現出展示主題以外,也是讓參觀者呼吸的一個空間,在進入全面採用高科技的威爾康大樓之前喘息一下,並且補足館內以歷史面向探討科技發展之不足。

展示空間內呈現的物件,高達兩千件之多,以其面積來看(2700平方公尺),密度為全館之冠。所有物件可以被歸納成四個展示方向:
* 中央「象徵性」展示單元:展場的主要焦點,代表十八世紀至當代重要科技發展的物件。
* 右側的「科技發展進程」:主題方式呈現現代科技與工業社會的主要發展與議題。
* 左側的「科技定義」:定義「科技」一辭,並詮釋日常生活的科技層面。
*「模型展示走廊」:建館之際,流行以縮小模型來呈現科技發展,是博物館展示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於此展示當時館方所使用的各種模型。

我所參與的部分,絕大多數相關於「科技發展進程」,實習主要目的,說穿了不過是了解大型博物館在處理此種計畫時可能會遭遇到的各個面向,其中遇上的種種,則容我一一再敘。

June 01, 2005

姑姑是什麼?

Posted by Hello
芊芊是哥哥的女兒,打從出娘胎以後,跟我沒見過幾次面,說不上熟,不過在家人的‘調教’下,看照片聽聲音還是慢慢地認識了我,一個眾人口中的「姑姑」。

上一次回台灣的時候,算是她從有記憶會認人以來,第一次看到我。三個星期的相處,其實是很有趣的一段時間。從一開始搞不清楚‘姑姑’是什麼,看著我叫‘姨姨~~~’並且視而不見,到最後幾天終於放下心防,開始讓我抱跟我玩,中間的確幾經轉折,只是,好不容易熟了點,我也又要啟程回義大利了!

人在義大利,最常與家人連絡的方式,不外乎是電話與網路,不過不管是哪一種方式,芊芊對我的‘敵意’仍舊,原因無他,不論我人在台灣或義大利,我的出現就是要跟她搶媽媽搶阿媽,只因為大人顧講話,注意力不在她身上。

所以勒,對她而言,姑姑是:
跟Uncle Miki一起出現在照片的‘阿姨’;
上次見面帶了好多衣服給她的‘阿姨’;
同時也是會跟她搶媽媽搶阿媽的討厭鬼!